時政要聞
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推動交通運輸動力綠色低碳替代,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主流
近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印發《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交通運輸動力綠色低碳替代。《意見》提出,到2027年,交通運輸行業電能占行業終端用能的比例達到10%,交通基礎設施沿線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不低于500萬千瓦。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主流,新能源營運重卡規模化應用。
《意見》圍繞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燃料供應、產業培育、要素保障等領域部署了8個方面25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規劃協同,推動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規劃銜接互動,統籌規劃交通運輸清潔能源供應保障體系。
二是優化交通基礎設施清潔能源開發管理,加強交通基礎設施清潔能源開發用地用海等支撐保障,鼓勵交通與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同步開發、同步招商,優化交通基礎設施清潔能源開發項目核準(備案)流程。
三是推動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因地制宜推進鐵路、公路、港口航道和樞紐場站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
四是推動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高效穩定運行,增強交通運輸能源系統彈性,提升交通運輸能源系統應急能力,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網與能源網協同互動。
五是推廣新能源與清潔能源運輸裝備,推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鐵路機車車輛、汽車、船舶等運輸裝備,推動新能源航空器應用推廣,推動綠色低碳郵政快遞發展。
六是構建安全可靠交通運輸綠色燃料體系,持續提升交通運輸綠色燃料供應能力,逐步完善交通運輸綠色燃料儲運加注網絡。
七是培育現代化產業融合體系,鼓勵新模式推廣及新興產業孵化,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產業補鏈強鏈。
八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支撐保障政策,加大資金要素支持,加強標準規范支撐,推進科技創新,強化試點引領,組織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啟曜”行動和“乘風”行動,推動各地因地制宜依托交通基礎設施開展光伏、風電開發利用,建設一批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創新試點項目。
工信部等七部門:推動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建設10個以上醫藥大模型創新平臺、數智技術應用驗證與中試平臺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數據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藥監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7年,一是突破一批醫藥工業數智化關鍵技術,制修訂30項以上醫藥工業數智技術標準,在智能制藥設備、檢測儀器和制藥工業軟件等領域研發推廣100款以上高性能產品;二是打造100個以上醫藥工業數智技術應用典型場景,建成100個以上數智藥械工廠,建設50家以上具有引領性的數智化轉型卓越企業,推動打造5個醫藥數智化轉型卓越園區;三是建設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促進中心及分中心,建設10個以上醫藥大模型創新平臺、數智技術應用驗證與中試平臺,培育30家以上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卓越服務商。
《方案》在四個方面部署了14項重點任務。一是在“數智技術賦能行動”方面,加強醫藥工業數智產品研發應用,整合釋放醫藥數據要素價值,改造升級信息基礎設施,深化人工智能賦能應用。二是在“數智轉型推廣行動”方面,推廣典型數智技術應用卓越場景,培育數智化轉型卓越企業,建設數智化醫藥產業園區。三是在“數智服務體系建設行動”方面,強化標準引領,加強質量支撐,培育創新載體,壯大服務隊伍。四是在“數智監管提升行動”方面,探索智慧監管新模式,創新智慧監管新工具,研究智慧監管新方法。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限制,規范無人駕駛航空器、電子煙、藥品藥械網絡銷售、互聯網信息服務等新業態新領域準入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24日發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以下簡稱《清單》)。相比2022年版清單,新版清單事項數量由117項縮減至106項,減少了11項,事項下的全國性具體管理措施減少了17條,地方性管理措施減少了16條。
《清單》刪除了部分全國性措施,將公章刻制業由許可制改為備案制,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業務改革為基于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檢測認證制度。部分放開了一批全國性措施,取消電視劇制作單位設立、藥品批發零售企業籌建、藥品和醫療器械互聯網信息服務、醫療機構使用放射性藥品(一、二類)、試辦新型電信業務、林木種子進口、增值稅發票印制等管理措施。
《清單》規范了無人駕駛航空器、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藥品藥械網絡銷售、互聯網信息服務等新業態新領域準入,將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審批(微型無人駕駛航空器除外)納入負面清單,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從“備案”調整為“核準”,將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的生產、批復、零售相關審批納入清單。
《清單》注重維護金融安全、生產安全、國家安全重要領域重點安全,明確非金融機構、不從事金融活動的企業,在注冊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不得使用“期貨公司”等字樣,落實未經有關機構核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立或者變相設立期貨公司,經營或者變相經營期貨經紀業務、期貨交易咨詢業務等規定。
地方行動
云南:打造旅游消費升級版,遴選建設100個旅居試點
4月24日,云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打造旅游消費升級版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出臺做實“旅居云南”新品牌、舉辦系列文旅活動、實施惠民讓利政策、深化文旅業態培育、創新文旅消費場景、加快發展入境旅游、釋放職工消費潛力、優化政策與消費環境等8個方面的24項措施。
一是做實“旅居云南”新品牌,豐富“旅居云南”產品供給,遴選打造100個旅居試點,推出一批示范項目,發展一批“旅居云南”消費集聚區、特色步行街,推動“彩云市集”進入旅居村。
二是舉辦系列文旅活動,利用寒暑假、國慶節、春節等組織各類商旅文體消費季活動1000場以上,進一步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推動特色非遺進景區、進商圈、進街區、進旅居點,打造全省非遺工坊統一品牌。
三是實施惠民讓利政策,推出商旅文體消費惠民政策,按季度發布促消費活動清單和惠民政策,加強政企聯動促消費,加強與在線旅行社(OTA)平臺合作,利用平臺大數據推出定制化產品,開展“百城百區”、“百城千站”文旅促消費活動。
四是深化文旅業態培育,拓展“體育+旅游”“商業+旅游”“科技+旅游”“影視+旅游”“溫泉+旅游”等新業態新模式。
五是創新文旅消費場景,開行北京、上海、廈門等城市至云南的旅游主題列車,打造銀發旅游列車,深化航空旅游,構建“空港文化會客廳”,拓展公路旅游,推進30條以上特色旅游公路沿線服務設施提升改造。
六是加快發展入境旅游,優化入境旅游產品供給,加快培育昆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入境旅游服務保障水平,用好用足240小時過境免簽、東盟國家旅游團入境西雙版納免簽等政策。
七是釋放職工消費潛力,鼓勵擴大職工消費,嚴格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推出一批跨區域旅游景區、公園年票,鼓勵職工和居民擴大文旅消費,深化工會療休養合作。
八是優化政策與消費環境,創新金融服務,推廣“旅居貸”、“云驛貸”、“七彩民宿貸”等普惠金融產品,強化財政支持,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廣東: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吸引民間資本參與交通、水利、電力、先進制造業等項目
4月2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關于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舉措》)。《舉措》提出六方面共26條改革措施,更好發揮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的關鍵作用。
在厘清政府投資責任邊界方面,《舉措》提出要形成政府投資領域目錄,并深化政府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進一步規范政府投資計劃管理。《舉措》要求,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級評定為紅色的市縣以及其他地方政府債務高風險地區,要建立國家和省直接投資、補助資金直達項目單位的工作機制,確保項目實現資金閉環。
在激活社會資本投資內生動力方面,《舉措》提出引導支持民間資本擴大創新投入,加快向民企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等舉措。在交通、水利、電力、先進制造業等領域梳理形成向民營企業推介的重大項目和應用場景清單,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建設;支持外資在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
在拓寬項目多元化投融資渠道方面,《舉措》提出探索創新縣域土地綜合整治收益模式,提高縣域國有企業融資能力,創新城鄉建設投融資方式方法,大力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公用設備租賃制改革,建立重大項目融資調度機制。
在優化審批流程方面,《舉措》提出優化精簡項目決策、用地等環節,提升環評審批效率,全面推進重大項目并聯審批,并運用信息化手段提質增效;在項目謀劃儲備方面,提出以項目儲備庫等方式保障縣(市、區)投資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并通過強化市級統籌實現產業錯位、肥瘦搭配,引導銀行金融機構提前介入,優化融資渠道。
典型案例
山東: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2025年底前迭代更新100個“一件事”服務場景
4月22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塑強“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務品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確定35項任務、158條改革措施,將優化營商環境方案迭代升級至6.0版。
近年來,山東持續抓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連續六年制訂出臺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相關方案,累計推出了739條改革舉措,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成效明顯。
本次方案,山東將按照“一年起勢、兩年突破、三年塑強”的要求,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民事、企事、政事三類集群服務場景體系,迭代更新100個“一件事”服務場景;2026年年底前,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數字化平臺進一步完善,全周期、全覆蓋集群服務場景持續健全;2027年年底前,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標志性成果,“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制度規范體系成熟定型,服務品牌深入人心。
聚焦“民事無憂”,進一步完善民生服務體系。山東圍繞教育、消費、就醫、養老等個人全生命周期各環節,提出59條改革舉措。其中,在教育服務方面,推行幼兒園入園“一件事”改革,深化教育入學、留學服務“一件事”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行中小學午休“躺睡”服務,推動學校課后服務“課程超市”建設;在就醫方面,推行就醫服務“一件事”改革,實現省內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推廣病歷“掌上查”,推進免陪照護服務等。
聚焦“企事有解”,進一步提升涉企服務水平。山東圍繞準入退出、人才服務、跨境貿易等企業全生命周期各環節,提出65條改革舉措。其中,在提升市場準入便利度方面,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開展公平競爭政策集成改革,推行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一件事”改革;在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度方面,推行二手車出口等跨境貿易“一件事”改革,培育跨境電商“組貨人”,新建100個公共海外倉,推行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款擔保適用關稅保證保險業務等。
聚焦“政事高效”,進一步推進政務運轉提質增效。山東圍繞數字賦能基層減負、規范涉企執法、信用體系建設等政府履職服務各環節,提出34條改革舉措。根據部署,山東將全面深化“無證明之省”“無押金城市”“無人工審批”改革協同聯動,統籌推進一體(即現代智慧“政務綜合體”)、一艙(即政務服務數字駕駛艙)、一圈(即“1530”政務服務圈,主城區15分鐘、鄉村30分鐘)建設。
為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措施落地落實,山東將對一體化大數據平臺、“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山東通”協同辦公平臺、“魯執法”監管服務平臺、“魯惠通”政策兌現服務平臺等5個平臺進行優化,以提供更好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