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
廣譜抗猴痘藥物研發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近日,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感染與免疫科技創新中心(廣州國家實驗室上?;兀┲魅螐埼暮杲淌谠诘谌龑酶腥静W術周(Oriental ID Week 2025)上宣布,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與廣州國家實驗室上海基地團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雜志(2024 IF=40.8)上發表了題為“Novel derivatives of brincidofovir and (S)-9-(3-hydroxy-2-phosphonylmethoxypropyl)adenine inhibit orthopoxviruses and human adenoviruses more potently than brincidofovir”的最新研究成果。
猴痘病毒(Mpox)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對全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自天花疫苗接種停止后,猴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2022年全球暴發了由猴痘病毒 clade II 引起的疫情。目前,BCV 和 tecovirimat 是僅有的兩種被批準用于治療天花的化學藥物,也可通過緊急研究新藥(EIND)申請用于猴痘治療。
然而,tecovirimat 在臨床試驗中的療效不理想,美國NIH 的 STOMP 研究在2024 年 12 月宣布終止利用 tecovirimat治療猴痘的試驗研究。原因是中期結果顯示,盡管 tecovirimat 安全,但它并未顯著加速皮損的消退或減輕疼痛。這意味著該藥物在改善患者關鍵癥狀方面效果不明顯,從而導致研究的提前終止。
此次,首次獲得比美國NIH用于臨床研究的抗猴痘藥物更強更廣譜的新型抗病毒藥物,將為新發傳染病技術儲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悉,目前該藥物即將進入臨床審批階段。
猴痘需有效的治療方法
猴痘(Mpox)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引起的一種罕見的、散發的、天花樣臨床表現的病毒性人畜共患傳染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截至2025年2月23日,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127905例確診病例,死亡病例為283例。
有相關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猴痘病毒是經由黏膜和破損的皮膚從而侵入人體。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但目前尚不能排除性傳播。
“與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與之有密切接觸(包括性接觸)的人,或經常與可能感染的動物接觸的人,感染風險最大。而新生兒、幼兒和潛在的免疫缺陷癥患者可能會有更嚴重的癥狀,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會死于猴痘?!鄙鲜鰧<艺f,目前國內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主要是對癥治療,如使用止痛藥和退燒藥來緩解癥狀和針對并發癥的治療。
鑒于猴痘病毒和其他正痘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迫切需要開發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廣州國家實驗室上?;兀ㄉ虾8腥九c免疫科技創新中心)聯合國內多家單位基于之前報道的原藥 (S)-HPMPC(cidofovir)和 (S)-HPMPA,設計并合成了三種新型前藥:BCV formate、ODE-(S)-HPMPA formate 和 HDP-(S)-HPMPA formate。通過體外和體內實驗,評估了這些新型前藥的抗病毒活性、細胞毒性和藥代動力學特性。該項工作已經在著名學術期刊STTT(2024年影響因子40.8)上發表。
該項研究顯示,ODE-(S)-HPMPA formate在體外和體內實驗中,對正痘病毒(包括痘苗病毒、猴痘病毒)展現出比 BCV 更強的抑制活性,其 EC50(~40nM) 和 EC90(~60nM) 值顯示抗猴痘病毒活性比 BCV高出約40 倍。不僅如此,它對人類腺病毒類型 2 和 21 的抑制效率還高于 BCV。這顯示該類抗病毒藥物還具備廣譜的抗病毒活性。
細胞毒性與肝毒性試驗顯示這種新型的抗病毒藥物具有良好的體外和體內安全性。
廣泛抗病毒作用是此類藥物的重要特點。張文宏教授表示,這些新型前藥不僅對正痘病毒有效,還對人類腺病毒展現出良好的抑制效果,為抗病毒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廣州國家實驗室上?;嘏c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的科學家與臨床專家正加快AI篩選,加快申請臨床試驗批件和評估該藥物對其他DNA病毒的抑制活性。
構建感染性疾病防控體系
猴痘病毒主要通過接觸傳播的特點就直接決定了其傳染性遠遠達不到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的新冠病毒。
盡管目前市面上沒有專門針對猴痘病毒的疫苗,但上述臨床專家也指出,依據此前預防新冠和甲流病毒的經驗,同樣可以很好地做到預防猴痘的大面積傳播。目前來看,普通居民感染猴痘病毒的風險較低,不必過度驚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個人防護,出行戴好口罩,與人交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勤洗手、勤通風,避免接觸和食用可能感染猴痘病毒的動物,規避風險地區的旅行,對于有病例報告的國家及地區要減少出行。
與此同時,由于感染性疾病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給全球的公共衛生系統帶來了重大挑戰,目前我們仍面臨著傳統和新發感染性疾病的雙重威脅,因此,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治和基礎研究都至關重要。
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常見且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類疾病。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藥物研發的持續深入以及測序技術的發展,一些曾經肆虐的感染性疾病,如瘧疾、天花等,已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被徹底消滅。
然而,在新發病原體不斷出現、病原體感染復雜多樣、微生物耐藥形勢嚴峻等因素影響下,我國仍然面臨著傳統和新發感染性疾病的雙重挑戰。深入研究感染性疾病、制定有效防控和應對策略,這些科學問題都有賴于對感染性疾病領域研究前沿以及進展的持續追蹤和深刻認識。
感染與傳染病領域能否持續發展,也逐漸成為全球性的重要課題。
“每一次大流行都是人類與自然界的一場斗爭,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應該停止爭執,做好有效的準備,以科學的態度和充分的預案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眹覀魅静♂t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學術周主席張文宏教授在上述學術周說道,要致力于為傳染病和感染病學科的發展探索新路徑,建設一個融合創新且富有韌性的新感染病學科。
此外,張文宏強調,要加強基層醫療體系的建設,提升其早期監測和預警能力;建立一個強大的醫防融合體系,將公共衛生理念融入日常醫療實踐中;做好醫療救治能力儲備,打造一個平戰結合的感染病救治體系以及應對未來大流行的科技平臺。
據悉,由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為示范診治中心(組長單位),市級傳染病臨床診治中心、區域臨床診治中心共同組成的上海市傳染病臨床診治中心(IDC)體系,目前已建立了平急結合的重大傳染病救治平臺及三級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