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伍素文 廣州報道
從上午10點上班到下午2點,廣交會展館B區的麥當勞員工小齊(化名)就一直忙著接待客人用餐。
“雖然店里之前就有組織應對高客流量的培訓,但這么多人還是超出了我的預期。”小齊說,每屆廣交會,這家麥當勞都擠滿了客商。
4月15日,熱烈的陽光一掃廣州連日來的陰霾,有“中國第一展”之稱的第137屆廣交會如期開幕,廣交會再次迎來萬商云集。
這次,廣交會又面臨特殊的節點而備受外界矚目。當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將全球經濟籠罩在不確定性增加的陰影中,但受訪的各地客商與中國企業的反應較為淡定:“全球生意該怎么談就怎么談!”。
以確定性對抗不確定性,從這家麥當勞餐廳的“小生意”就可以參透國際貿易不變的邏輯和趨勢。
(梁遠浩/攝)
小餐廳里面的大生意
得益于“麥當勞”的標準化口味,一到廣交會,場館里的麥當勞就成為了最多境外采購商落腳吃飯的地方。
這個不大不小的餐廳里,不同膚色和語言的采購商、參展商涌向點餐處,穿梭在人流縫隙中尋找座位,著急的話便干脆站著用餐。
今年廣交會的麥當勞餐廳還推出直接送餐服務,專車送餐通道,可提前下單預定。現場盡管人多,但流程順暢:從下單到交付食物,只需幾分鐘,每個窗口按照訂單尾號去出餐。應對靈活,不失高效。
近期,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動蕩,但這家具有代表性的美國品牌餐廳的火爆現象,反而證明了美國企業和品牌正在從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中獲利,比如麥當勞中國超過90%的食材就在本土采購、生產,通過靈活配置資源降低經營成本、擴大效益。
正如廣交會那個樸實且精辟的標語所言:只有廣交世界,才能互利天下。
(梁遠浩/攝)
在麥當勞用餐主打高效速度,大家吃完趕緊繼續談生意。來自香港的阿Lok主要做房車的生意,他所在的公司在中國香港、澳大利亞都有業務。他已經參加了十多次廣交會,幾乎每年都會親自到現場采購。
阿Lok吃著薯條準備結束用餐,繼續逛展。他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因為公司的主要市場在澳大利亞,最近美國的關稅暫時影響還不大,這次希望多看看房車相關的供應商,“內地的優勢在供應鏈比較齊全,品種多、價格也比較實惠,對我們來說交通上也比較方便。”
(梁遠浩/攝)
這里還有不少新面孔。來自委內瑞拉的一名客商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這是他首次來到廣交會,之前就對這個“中國第一展”有所耳聞,此次終于成行,主要來尋找電氣、消費電子方面的商品和合作伙伴。他覺得中國生產的產品質量很好,明確秋季廣交會還要再來。
(梁遠浩/攝)
另一名也是首次參展的新西蘭客商說,他來廣交會尋找汽車零部件。“物美價廉的商品總是最吸引顧客的,這是我們一定要來中國尋找商機的原因。今天逛展我看到了非常多種類的商品,供應很齊全,下次也要繼續來。”他剛吃完手中的漢堡,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點頭說。
(梁遠浩/攝)
盡管貿易環境存在不穩定性,但全球客商“用腳投票”的舉動,以及眾多跨國商業實例已經證明,“買全球、賣全球”下的經濟全球化與產業鏈分工是不可逆轉的產業規律,每個人都身處其中,已難分割。
追求創新與全球化資源配置
國際環境越是風高浪急,廣交會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穩定器”的作用越關鍵。
受訪的采購商普遍認為,中國供應鏈齊全且能夠迅速響應、制造業基礎雄厚、東西物美價廉,中國企業靈活創新的能力,是他們無法放棄來中國尋找商機的主要原因。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也認為,當前全球化已進入“規則定義”新階段,國際貿易更關鍵的戰場在技術標準輸出。廣東企業正通過更高標準的產品,在新領域爭奪國際規則的話語權。
在廣交會展館A區威力的展位上,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看到,自動旋轉生產飲料的沙冰機吸引了許多外國客商的圍觀咨詢。這家來自廣東中山的老牌電器企業,曾經研制出國內第一臺單缸型洗衣機,如今業務涉足洗衣機、微波爐、制冷機等大類,產品熱銷全球。
“這是我們原創的家用沙冰機,擁有超60個獨家專利,對消費者來說使用很方便。尤其是歐美市場氣候比較干燥,他們的飲食習慣也喜歡吃冰。”展位人員向南方財經全媒體介紹,這款沙冰機今年的訂單量預計有300萬臺,從今天廣交會首日的反饋來看,這個數字預計要提升, 許多客商踴躍嘗鮮。
(伍素文/攝)
據介紹,為了應對貿易戰,威力近幾年一直在積極采取舉措,包括加強產品創新、保證產品質量、拓展多元市場、在海外投資建廠。
尤其是在全球靈活配置資源,比如威力在泰國建立了工廠,今年第一季度該工廠已經生產出貨,這些舉措都能使廠家更好對沖貿易風波。
“原來冰沙機的大部分訂單來自美國,現在我們在歐洲、亞太、中東、非洲等區域的訂單也在飆升中,下半年比例可能會反過來。”上述展位人員說。
保持創新與韌性,持續拓展市場與尋找全球供應,威力就像是許多外貿企業的縮影。
貿易戰升級,但參展企業更多。本屆廣交會參展企業約3.1萬家,其中出口展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新參展的企業超過4200家。
面對變局,企業與展會不斷創新。展會首設服務機器人專區,智能化相關展區參展企業數量超1100家,現場展示智能產品32萬件。
中國制造已深嵌全球創新鏈、供應鏈中,反觀亦是。歷史的車輪終將在不可逆轉的全球化浪潮中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