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希 北京報道
4月1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了《關于促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高質量發展 提升監管質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從總體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堅守主責主業、強化風險防控、提升監管質效等方面,提出促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十六條意見措施。
據悉,《指導意見》提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要聚焦發揮特色功能,加快培育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優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服務化解中小金融機構、房地產等領域風險,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要持續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建設,強化存量風險資產處置,嚴控增量業務風險,加強資產負債和流動性管理,推進瘦身健體。
記者注意到,《指導意見》第三部分聚焦“立足功能定位,促進化解金融和實體經濟風險”,重點明確三個方面。一是聚焦發揮特色功能,加快培育核心競爭力。二是做強做優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服務化解中小金融機構、房地產等領域風險。三是發揮風險化解和資產處置專長,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在聚焦發揮特色功能部分,《指導意見》明確,支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立足發揮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調節的功能作用,依法合規探索業務模式創新,豐富風險化解和救助紓困手段,深化專業化、差異化發展,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核心競爭力。
在發揮風險化解和資產處置專長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依法依規、穩妥有序開展問題企業紓困業務,聚焦問題企業有效金融需求,通過過橋融資、共益債投資、夾層投資、階段性持股等方式實施紓困,促進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恢復企業生產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事實上,近幾年來,四大AMC(資產管理公司)不斷發揮紓困專長,在紓困模式上積極探索。譬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報道,中國長城資產在2024年就成功實施首個共益債項目。該公司為北海灣春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提供共益債資金順利完成出資,首次通過共益債權形式盤活問題房地產項目。隨著共益債資金順利完成出資,項目能夠最終實現保交樓效果。
在近期召開的中信金融資產發布2024年度業績上,中信金融資產副總裁陳鵬君也介紹,中信金融資產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培育重組業務新打法,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一是豐富問題企業化險脫困模式。綜合運用債務重組、破產重整、并購重組、產業整合等“金融+產業”、“債權+股權”、“共益債+重整投資”等手段,設計個性化救助方案,幫助企業走出困境。二是打通存量資產盤活全周期服務。從方案咨詢、資產整理到盤活重整,有效支持企業優化資產結構,提升盈利能力;三是打造地產協同紓困化險模式。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表示,《指導意見》的發布實施,有利于引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聚焦主責主業,強化風險防控,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升監管質效,促進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揮特色功能,更好地服務化解金融和實體經濟風險,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