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機警理財日報》作為南財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南財理財通的金牌理財專欄,目前細分了現金、純固收、固收+期權、固收+權益、混合、權益、衍生品七大類,已實現對銀行理財市場的每日追蹤。為了進一步反映銀行理財行業發展現狀,南財理財通課題組增設機警理財周報專題,力求及時準確研判理財行業趨勢、洞悉理財產品表現,以期為銀行理財行業轉型發展帶來參考價值。
【市場回顧】
債市方面,跨季后資金價格回落,美國關稅政策遠超預期,債市做多情緒走強。4月3日DR007加權均價降至1.7%;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收至1.72%。股市方面,受關稅政策影響,上周A股指數震蕩收跌。創業板指、深證成指、滬深300指數周跌幅分別為2.95%、2.28%和1.37%。板塊方面,公用事業、農林牧漁、醫藥生物、美容護理周漲幅居前。
【破凈情況】
公募理財破凈產品數量繼續下降。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6日,理財公司共有22,397只存續公募理財產品,其中214只累計凈值低于1,銀行理財綜合破凈率降至0.96%。權益類、混合類理財破凈率分別為52.63%和7.53%;固定收益類公募理財破凈率僅為0.47%,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破凈率為零。
各期限人民幣固定收益類產品破凈率均已降至低位,3年以上期限產品破凈率最高,為1.09%,1~2年期限產品和2~3年期限產品破凈率分別為1%和0.58%。1個月以內投資周期產品破凈率僅為0.06%。
【新發情況】
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上周(3月31日—4月6日),30家理財公司合計發行了490只理財產品(同一產品登記編碼下不同份額合并計算),股份行理財公司發行產品數量位居前三,分別是光大理財、浦銀理財和交銀理財。
從產品結構看,理財公司上周新發產品仍以R2(中低風險)、封閉式凈值型、固收類公募型產品為主,但混合類產品發行數量也達到了11只,發行機構包括興銀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農銀理財和工銀理財。
值得注意的是,在監管政策導向和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不少理財公司紛紛轉向多資產多策略尋求投資收益,搭建多資產多策略體系,如平安理財打造了“權心全益”含權產品體系,招銀理財推出了多資產多策略品牌“全+?!?,興銀理財打造了“加利略”多資產多策略體系,光大理財打造了“光盈+”產品系列等,多資產多策略產品備受青睞。
從上周新品看,施羅德交銀理財發行了一款多資產多策略產品“得源多資產穩健1年封閉式私銀尊享2506”。該產品為公募封閉式“固收+”產品,風險等級為R3(中風險),產品投資期限為380天,業績比較基準為3.10%~3.80%,面向私銀客戶,起購金額為20萬元。
從投資策略來看,該產品主要采用目標風險策略進行大類資產配置,主要利用高等級債券筑底、綜合運用個股精選或公募基金FOF進行收益增強實現資產組合穩中求進。債券部分,主要投資中高等級信用債,綜合運用杠桿、交易策略增厚收益。權益部分,主要投資于具備長期競爭優勢的上市公司或權益類公募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以及ETF基金),并利用衍生品工具進行適當風險對沖,追求對組合收益的穩健增厚。
不過,該產品募集規模較低,僅為655萬元,成立時間為4月1日。
從新發產品定價看,上周新發固收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均值為2.63%,環比下降了0.09個百分點,不同期限產品定價均在3%以下。分不同期限看,除1—3月產品定價環比上升了0.13個百分點、2—3年期限環比持平外,其余期限產品定價均有所下滑。不過,周度產品發行量較少,相關統計數據僅供參考。
【收益情況】
上周債市繼續好轉,權益市場表現不佳,銀行理財周度收益情況整體較好。固定收益類理財近一周平均凈值增長率為0.0839%,混合類、權益類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近一周平均凈值增長率分別為-0.0334%、-1.0262%、-0.5812%。固定收益類產品中,各投資期限產品近一周凈值增長率均值均為正數;6~12個月期限固定收益類產品周度收益率最高,近一周凈值增長率均值為0.091%。
現金類產品中,人民幣、美元、澳元產品周內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為1.612%、3.999%和3.31%。(統計范圍:截至統計日成立滿一個月的現金理財,剔除異常數據)
從負收益情況看,5.34%的人民幣公募理財產品(理財公司發行)近一周收益為負。具體來看,近一周收益為負的固定收益類、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比例分別為3.26%、35.71%、77.78%和100%。
固定收益類產品中,各期限產品近一周浮虧的比例下降。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2~3年期限和3年以上期限近一周負收益產品占比超10%,分別為11.04%和14.47%,其余投資期限負收益產品數量占比均低于5%。
【行業熱點】
銀行理財借道ETF積極入市,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隨著公募基金2024年年報數據陸續披露,一批理財公司借道股票ETF入市的投資操作也浮出水面,部分理財產品還現身股票ETF前十大持有人,成為該類產品的重要機構投資者。業內人士表示,市場環境、政策支持、機構資金配置需求以及ETF特點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理財產品積極布局ETF,后續也有望成為理財資金入市的主流選擇。理財公司等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權益市場,將推動形成“長錢長投”的資本市場良好生態。
首批銀行理財、保險資管產品可參與網下“打新”IPO來了
4月2日晚間,蘇州眾捷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眾捷汽車”)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公告表示,保薦人(主承銷商)將提供有效報價并參加網下申購的符合配售投資者條件的網下投資者分為兩類,其中A類投資者涵蓋了公募基金、社?;?、養老金、年金基金、銀行理財產品、保險資金、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和合格境外投資者資金。同日,黑龍江天有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有為”)也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該公告中的A類投資者同樣新增了銀行理財產品、保險資產管理產品作為配售對象。
債市波動挑戰凈值穩定,銀行理財加快布局衍生品工具
春節以來,債券市場持續震蕩,固收類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加劇,促使銀行理財機構將目光投向利率衍生品,尋求新的風險對沖工具。盡管面臨牌照、系統、人員等方面的現實挑戰,但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銀行理財機構正加快參與衍生品市場的步伐,探索更加穩健的利率風險管理路徑。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有望在近期獲得相關交易資格。
16家銀行理財子年度“成績單”出爐
2024年末,招銀理財以2.47萬億元的規模繼續穩坐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榜的首位,興銀理財與招銀理財是唯二的兩家產品余額規模突破2萬億元的理財子公司。交銀理財、浦銀理財、中郵理財的管理規模在2024年增長了約30%,工銀理財、農銀理財、光大理財的管理規模也增長了超20%。經營業績方面,理財子公司在2024年普遍實現凈利潤增長。其中,浦銀理財2024年凈利潤大增159%,渝農商理財增長了44%,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也都實現了20%以上的凈利潤增速。招銀理財、民生理財、青銀理財的去年凈利同比微跌。
〔數據來源: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南財理財通,其中行業熱點內容整合自中國基金報、澎湃新聞、上海證券報、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