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自2月底以來,港股波動加大,但主要股指年內表現仍大幅跑贏美股。截至3月14日,恒生科技指數自年初以來累計上漲了31.62%,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累計漲逾21%。同期,標普500、納斯達克指數分別累計下跌了4.13%、8.06%。
港股上漲過程中,知名公募、私募機構頻頻加倉港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一個多月,易方達基金已兩度增持昭衍新藥(6127.HK);睿遠基金則三度加倉固生堂(2273.HK)。
而寧泉資產自今年1月以來,先后增持了新特能源(1799.HK)、萬科企業(2202.HK)、信義能源(3868.HK)等多只港股。
接下來南向資金、外資會否進一步流入,港股市場后續上攻動力如何?
1、知名公募連續增持醫藥股
根據港交所3月12日披露的公告,3月11日,睿遠基金以每股均價35.4644港元增持了214.53萬股固生堂。本次增持后,睿遠基金持有固生堂的比例由4.70%增至7.45%。
這已是睿遠基金在今年內第三次增持固生堂。此前的2月21日、2月26日,睿遠基金先后加倉了75.34萬股、41萬股固生堂。
3月5日,易方達基金以每股均價13.8914港元增持了16.28萬股昭衍新藥,增持金額約為226.15萬港元。本次增持后,易方達基金共計持有720.75萬股昭衍新藥,持股比例上升至6.06%。
今年2月13日,易方達基金也曾小幅加倉昭衍新藥。
此外,易方達基金在2月26日增持了241.6萬股東岳集團,使得其持有東岳集團的股份增加至1.22億股,持股比例提升至7.06%。
知名私募基金寧泉資產較為青睞港股中的電力股、地產股。1月8日、2月5日、2月13日,寧泉資產三度增持新特能源,累計增持數量約為216.4萬股;2月11日、2月13日,寧泉資產先后增持了萬科企業、信義能源;2月14日,寧泉資產又增持了大唐新能、碧桂園服務。
2、年內南向資金凈買入額同比增長逾3倍
今年以來,受益于AI大模型技術突破、政策催化等因素,港股迎來結構性牛市行情。并且,港股大幅跑贏美股。
據Wind統計,2025年1月1日—3月14日,恒生科技指數累計上漲了31.62%,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恒生指數的漲幅分別達到21.78%、19.44%;Wind全A指數上漲了6.36%。
同期,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道瓊斯工業指數分別累計下跌了8.06%、4.13%、2.48%。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投資副總監萬瓊指出,港股本輪行情主要由南向資金、量化資金及ETF被動配置驅動,集中在AI概念相關標的,如DeepSeek產業鏈,而港股科技股因 AI 技術突破被重新定價。投資者需要繼續關注2025年一季度財報季,AI 應用落地及企業降本增效的實際效果。
據Wind統計,3月10日,南向資金凈買入約296億港元,為滬深港通開通以來的單日最大規模。拉長時間看,2025年1月1日—3月14日,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了約3755億港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了3倍以上。
同時,來自方正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7日,港股通持股市值升至4.5萬億元,占港股總市值比重已提高至12.7%。
從南向資金的流向看,中信證券研究團隊分析,南向資金的流入呈現“啞鈴型”配置特征,一端布局A股稀缺性的消費互聯網、科技龍頭以及創新藥等成長性資產;另一端增持金融、電訊和能源等高股息標的,形成風險對沖策略。
3、外資回流
浦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賴燁燁指出,全球資金開始再平衡,資金前期在A股和港股配置上的分化出現變化。根據EPFR,2月外資重新凈流入中國內地市場,但凈流出港股市場,結束了此前7個月的連續凈流入。然后,2月最后一周,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均錄得外資的凈流入,3月第一周凈流入加速。
賴燁燁預計,接下來外資仍有較大的回流空間。“目前,主動型外資尚未出現明顯回流跡象,其在中國股市的倉位仍低于基準指數。如果市場情緒進一步改善、政策刺激基本面持續復蘇、賺錢效應更明顯,有望驅動主動型外資把中國資產的配置從低配提升至標配。”
從資金面分析,中歐基金基金經理羅佳明指出,港股本輪上漲的主力是南向資金(內資)與外資交易型資金的共同驅動,但兩者的參與程度、資金性質及配置方向存在一定差異。
他分析,外資的流入早期為短線靈活交易型(如對沖基金)資金為主,主要以科技股為目標,與內資產生了共振,因此行情上漲的非常迅猛。從2月中旬開始,長線穩健性外資基金開始出現明顯流入,以指數藍籌為主,行情從科技擴散到消費、保險等板塊,但相較過去三年長線外資的流入而言,本輪回流僅為階段性修復。
4、后續上漲需要哪些因素支撐?
明澤投資基金經理胡墨晗分析,短期來看,市場在快速上漲后,可能會出現一定的獲利回吐壓力,情緒也可能會有所回落。但從長期視角出發,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復蘇以及港股市場吸引力的日益提升,南向資金預計會延續流入態勢。
在崔宸龍看來,考慮到整體估值已經接近合理水平,未來的上漲可能需要具體的行業公司或者是宏觀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兌現業績,來維持市場繼續的整體上行。但其中確實有很多公司經歷了過去多年的回調,絕對位置還比較底,可能有補漲的需要。
他指出,基于目前科技行業快速發展的形勢,如果能夠繼續保持,則經濟基本面回升趨勢將會更加明顯,港股市場會有進一步的上行。
此外,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兼高級研究員包金剛表示,當前港股市場情緒接近2024年5月的高點,技術指標已接近超買。然而,市場情緒的高漲更多是基于對未來經濟復蘇和政策利好的樂觀預期。
包金剛認為,港股估值相對A股的折價優勢依然明顯,且高股息資產的吸引力較強。而國內經濟增長政策的持續推進和宏觀經濟數據的回暖,將為港股市場提供基本面支持。隨著內需市場的企穩和周期復蘇,企業盈利有望加速回升。
“接下來,將在港股市場上重點挖掘科技互聯網股和新消費相關的投資機會。”包金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