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胡光旗
近期,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舉辦。在這場長達21.0975公里的半馬征程中,深圳優必選聯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制的“天工Ultra”,以2小時40分42秒的成績沖線,奪得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桂冠。
除此之外,在測試階段,來自深圳的樂聚夸父機器人0失誤和0換機完成了5公里的奔跑。在正式比賽階段,樂聚夸父機器人也順利完賽。
優必選和樂聚機器人等龍頭公司的帶動下,深圳漸漸孕育出了一個“機器人谷”。位于深圳南山區的“機器人谷”成為了眾多創新企業的聚集區,背靠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及中科院等知名學府,孕育了許多創業項目。
在人工智能浪潮鋪天蓋地的當下,機器人產業無疑是主角之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區域產業形態的躍遷與革新,區域新質生產力的打造和形成,需要以強有力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為厚實底座。這背后,是對區域綜合競爭實力的考驗,是對決策智慧的考驗,更是對“有效市場+有為政府”協同機制的深度檢驗。
深圳“機器人谷”的快速成長,正是這種協同效應的生動寫照。伴隨著我國AI技術的快速追趕以及“算力平權”時代的開啟,機器人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和機遇。而深圳正成為推動機器人產業核心技術持續迭代升級并不斷創新應用場景的先鋒之一,是中國機器人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極。
產業經濟與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密不可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對城市整體素質、功能設置以及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深圳憑借濃厚的創新氛圍,成為機器人產業落地、生根、發芽、結果的熱土,其背后離不開“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合力支撐。深圳憑借其獨特的“六個90%”創新密碼——即90%以上的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研發資金等都在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和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等都出自企業,構建了市場驅動與政策引導良性互動的創新生態鏈。在這里,政府通過搭建技術平臺、優化要素配置、精簡辦事流程、完善制度供給,為機器人相關企業的發展掃除了發展障礙,讓企業能夠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解決企業創新發展的后顧之憂。
目前,深圳已形成覆蓋AI大模型、傳感器、仿生靈巧手等全鏈條的產業生態,本地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持續增強,面對全球性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競爭,深圳正從產業鏈優勢下的“跟隨快跑”向技術定義權下的“快步領跑”邁進。新質生產力塑造產業新形態,產業新形態增厚供應鏈韌性,供應鏈韌性撬動帶動實體經濟更新改造,實體經濟更新改造全面激發城市和區域競爭力的鏈條和邏輯,日漸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深圳“機器人谷”的示范效應正在進一步凸顯。大疆、優必選、速騰聚創、樂聚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集聚于此,借助產業的集群效應,在全國范圍內重新優化組合配置創新要素和資源,讓深圳有了與“硅谷”相似的稟賦。完善的產業鏈配套、開放的人才政策、活躍的創投氛圍和科技快速轉化的能力,從實驗室-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平臺-孵化器的“一站式”服務,持續助力機器人產業走穩“技術—商業”這關鍵一步,大幅降低跨越商業死亡谷“驚險一躍”的風險損失。
與此同時,站在全球競爭的角度審視,深圳機器人產業仍舊需要持續攻克核心零部件技術、高端人才儲備、應用場景拓展等問題挑戰。不過,有挑戰也意味著有空間、有發展、有潛能。相信未來在“基礎研究+科技攻關+平臺搭建+成果轉化+金融賦能+人才創新”的“雨林式”創新生態推動下,深圳的機器人產業還會不斷攻堅克難,持續推動深圳的產業躍遷和區域經濟能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