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機警理財日報》作為南財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南財理財通的金牌理財專欄,目前細分了現金、純固收、固收+期權、固收+權益、混合、權益、衍生品七大類,已實現對銀行理財市場的每日追蹤。為了進一步反映銀行理財行業發展現狀,南財理財通課題組增設機警理財周報專題,力求及時準確研判理財行業趨勢、洞悉理財產品表現,以期為銀行理財行業轉型發展帶來參考價值。
【市場回顧】
債市方面,資金價格均衡偏松,債市周一上漲后轉為震蕩。4月11日DR007加權均價降至1.65%;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收至1.66%。股市方面,受“對等關稅”影響,上周A股震蕩下行。創業板指、中證1000指數、深證成指周跌幅分別為6.73%、5.5%和5.13%。板塊方面,農林牧漁、商貿零售、國防軍工周漲幅居前。
【破凈情況】
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破凈率繼續走低。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13日,理財公司共有22,514只存續公募理財產品,其中242只累計凈值低于1,銀行理財綜合破凈率收至1.07%。權益類、混合類理財破凈率較此前一周走高,分別為63.16%和9.9%;固定收益類公募理財破凈率僅為0.43%,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破凈率為33.33%。
各期限人民幣固定收益類理財破凈率均降至1%以下。其中,3年以上期限產品破凈率降至零,1~2年期限產品和2~3年期限產品破凈率分別為0.72%和0.74%。1個月以內投資周期產品破凈率僅為0.1%。
【新發情況】
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上周(4月7日—4月13日),30家理財公司合計發行了386只理財產品(同一產品登記編碼下不同份額合并計算),股份行理財公司發行產品數量位居前三,分別是招銀理財、華夏理財和浦銀理財。
從產品結構看,理財公司上周新發產品仍以R2(中低風險)、封閉式凈值型、固收類公募型產品為主,混合類產品發行數量為11只,發行機構包括招銀理財、光大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和渤銀理財,權益類新發產品有1只,為華夏理財的私募股權類產品。
上周,A股市場在關稅施壓的情況下明顯下行,后在多項穩市場措施出臺后,股市逐漸修復前期跌幅,主要指數呈現震蕩下行態勢。權益市場的較大波動也讓理財公司在產品結構上更加保守。某理財公司多資產投資部負責人向課題組表示,現在理財公司發不出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含權產品布局都是發“固收+”。整體來看,提高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規模還需久久為功。
從新發產品定價看,上周新發固收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均值為2.70%,環比上升了0.07個百分點,不同期限產品定價均在3%以下。分不同期限看,1月以內期限產品環比提高了0.17個百分點,6~12月期限產品環比提高了0.14個百分點,3年以上期限產品環比提高了0.08個百分點,其余期限產品定價均有所下滑。不過,周度產品發行量較少,相關統計數據僅供參考。
【收益情況】
上周僅固定收益類理財平均收益率為正。固定收益類理財近一周平均凈值增長率為0.0582%,混合類、權益類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近一周平均凈值增長率分別為-0.6043%、-4.4721%、-6.7491%。固定收益類產品中,2年以上期限產品近一周凈值增長率均值告負;6~12個月期限固定收益類產品周度收益率最高,近一周凈值增長率均值為0.0733%。
現金類產品中,人民幣、美元、澳元產品周內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為1.577%、4.001%和3.34%。(統計范圍:截至統計日成立滿一個月的現金理財)
從負收益情況看,15.19%的人民幣公募理財產品(理財公司發行)近一周收益為負。具體來看,近一周收益為負的固定收益類、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比例分別為11.41%、73.79%、91.67%和100%。
固定收益類產品中,各期限產品近一周浮虧的比例上升。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2~3年期限和3年以上期限近一周負收益產品占比超20%,分別為22.82%和34.39%,僅1個月以內投資期限負收益產品數量占比均低于5%。
【行業熱點】
深交所副總經理唐瑞:服務中長期資金入市,落地便利銀行理財、險資參與打新及定增政策
在4月11日深交所舉辦的“中長期資金投資策略會”上,深交所副總經理唐瑞表示,為更好地服務中長期資金入市,深交所正在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圍繞產品供給、優化環境、對接服務等關鍵領域,助力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在產品端,完善股債基衍的產品供給;在制度端,優化機制提升交易便利度。持續優化中長期資金投資監管機制,落地便利銀行理財、保險資管參與新股發行、股票定增的政策。完善ETF大宗交易和盤后交易等機制,引入更多機構為ETF提供流動性。推進跨市場ETF全實物申贖模式改造。推動將ETF期權納入QFII、RQFII可投資范圍,引導機構開發更多期權資管產品。此外,在服務端,靶向施策構建服務矩陣。拓展中長期資金來源,加強養老定投、教育定投等場景化投資策略推廣,推動行業由推廣單一產品向推廣投資策略組合轉變,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基金定投案例。
增持ETF、自購旗下產品,理財公司堅定看好后市
4月8日以來,為傳遞對資本市場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理財公司紛紛發文增持ETF,支持資本市場發展,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根據南財理財通課題組統計,蘇銀理財、中郵理財、徽銀理財、交銀理財、浦銀理財、北銀理財均表示加強ETF投資,通過直接投資或以間接方式持續增持ETF,其中浦銀理財表示投向的ETF聚焦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相關領域。中銀理財表示,積極尋找機會進行權益資產配置,重點投向新質生產力領域和內需板塊,下階段還將通過布局指數策略、指數增強策略等各類含權類理財產品進一步支持資本市場發展。此外,興銀理財、杭銀理財更是拿出“真金白銀”,自購旗下理財產品。4月9日,杭銀理財發文表示再度追加投資旗下含權型理財產品超2億元。4月11日,興銀理財表示擬近期自購公司所管理的含權理財產品5000萬元。
〔數據來源: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南財理財通,其中行業熱點內容整合自南財理財通、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