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譚硯文 實習生勇佩言 北京報道
7月25日下午3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籌辦情況。
會上,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香港首次參與承辦全運會這一全國體育盛事意義重大,賽事激發了市民的參與熱情,香港特區特別招募了超過17000名志愿者,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志愿者團隊。
同時,辦好全運會是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契機,為大灣區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提供實踐機會。陳國基透露,為方便內地旅客來港觀賽,經組委會協調,內地居民憑門票申請赴港簽注,應能滿足觀賽需求。
香港首次參與承辦全運會意義重大
“十五運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香港也是首次參與承辦這項全國體育盛事,意義特別重大。”陳國基表示,辦好全運會不單有助提升香港的國際體育地位,更激勵青年投入體育事業,培育本地運動員及運動管理人才,長遠促進香港的運動產業發展。此外,賽事激發市民參與熱情,凝聚社會共識,進一步增強市民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促進社會團結與和諧。
陳國基透露,一方面,香港市民直接參與國家盛事,主場觀賽,見證國家運動健兒們拼搏精神,可深化國民自豪感;另一方面,香港特區特別招募了超過17000名志愿者,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志愿者團隊,增進香港社會凝聚力,也充分表現香港市民服務社會的熱誠,以及對國家大型盛事的支持。
“舉辦全運會是香港特區政府的重要任務。”陳國基表示,相信全運會所累積的經驗,將會為香港特區政府 未來承接更多大型體育盛事做好準備。
爭取便利內地居民赴港簽注措施
“辦好全運會不但能提升香港籌辦大型體育盛事的能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發展,更是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契機。”陳國基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聯合打造一批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作為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國家級運動會,十五運會將進一步為大灣區體育交流、人民交往和經濟協同等領域創造新機遇。
當前,粵港澳三地通過聯合辦賽,有效建立粵港澳多層聯絡機制,包括常態會議和聯合工作小組等。此外,三地政府在重點領域達成共識,包括跨境通關、物資調配、食品安全、綠色賽事等互認合作,為大灣區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提供實踐機會,也為打造大灣區成為世界一流的多元化城市群創造新篇章。陳國基透露,為方便內地旅客來香港觀賽,組委會正積極爭取內地居民赴港簽注便利措施,讓旅客跟著賽事去旅游,進一步推動大灣區的體育和旅游融合發展。
“本屆全運會舉行的兩個跨境賽事,正是我們邁向新篇章的最好展現。”陳國基說。據了解,十五運會跨粵港澳三地的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將在11月8日舉行,跨香港和深圳馬拉松賽將在11月15日舉行。其中,由珠海承辦的公路自行車路線跨越珠海、香港和澳門三地,首次利用港珠澳大橋作為賽道,是十五運會唯一一項聯結粵港澳三地的標志性賽事。而由深圳承辦的田徑馬拉松將會利用深圳灣大橋跨越深港兩地,是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境馬拉松賽事。
南方財經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籌辦過程中,粵港澳三地一直保持緊密交流,包括視察跨境路線和統籌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召開工作會議等,全運會期間諸如封路安排、關口臨時管控、閉環管理、沿途車隊護送,以及利用科技協助,確保通關“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確保車隊及運動員不會偏離賽道等,需要協調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