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我們希望塑造富有韌性的投資組合,讓這艘‘大船’即便在劇烈的風暴中也能夠穩步前行,穿越周期是我們最大的任務。”近日,淡馬錫中國區主席吳亦兵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
7月9日,淡馬錫發布了2025年的最新財報。財報顯示,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財年里,淡馬錫投資組合凈值為4340億新元,比上一財年增加450億新元。淡馬錫的20年期和10年期股東總回報率保持韌性,分別為7%和5%。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淡馬錫按新元計算的1年期股東總回報率則達到11.8%。面對這樣出色的業績表現,吳亦兵坦言,淡馬錫其實并不是特別看重一年期業績,而是會更加注重十年、二十年期的長期回報。當宏觀因素擾動下資本市場的波動變得愈加劇烈,投資組合的“韌性”成為他口中提及更多的關鍵詞。
淡馬錫也是中國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從2004年初到中國時投資銀行業,到2010年開始投資中國的互聯網與新經濟,再到最近幾年投資中國具有原始創新優勢的能源轉型、生命科學等領域,淡馬錫的投資策略隨中國市場的發展而不斷進化。
“我們始終對中國市場保有信心,即便在某些年份許多外資最沒有信心的時候,我們依然在堅持投資。并且相比于絕大多數的全球性投資公司,我們多年來一直超配中國資產。”吳亦兵說。
超配中國的信心和底氣在于,當淡馬錫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投資,團隊驚喜地發現,近年來,中國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從TMT到新能源、生命科學、先進制造等領域,可以看到寧德時代、藥明康德、信達生物等諸多公司迅速成長為全球性的領先企業。
而從基本面層面來看,最突出的變化是,中國的結構性競爭優勢已經從制造優勢走向工程設備優勢、研發優勢,這是體系性的變化和提升。
“從科技制造、生命科學到新消費領域,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在不斷向價值鏈的上游攀升。”淡馬錫中國區副總裁沈曄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比如在新消費領域,淡馬錫在今年5月投資了影石創新。從影石創新的發展可以看出,中國年輕企業家做產品時,不再把低價、性價比作為核心,更重要的是做出有號召力、有品牌溢價的產品。當影石創新、泡泡瑪特等中國品牌走向全球化,預計后面還會有更多中國品牌冒出來,這也是淡馬錫目前所重點關注的。
早期投資并未停止,但也不會無限擴大
《21世紀》:這次的財報顯示,淡馬錫將投資組合分為三大板塊。其中,總部在新加坡的淡馬錫投資組合公司占投資組合價值的41%,全球直接投資占36%,其余的23%則為合作投資項目、基金和資產管理平臺。這些板塊的劃分邏輯是什么,互相之間的協同效應如何體現?
沈曄:三大業務板塊其實一直都有,這次我們又把戰略進行了重新梳理。第一塊是總部在新加坡的淡馬錫投資組合公司,這是源于在新加坡獨立初期時,把一些比較核心的資產放到了淡馬錫,形成了長期持有一定戰略價值的資產。這部分業務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星展銀行、新加坡電信、新加坡能源集團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
圍繞新加坡及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這一部分也在不斷地發展,是非常核心的資產。這些企業也是投資組合的中堅力量,能夠帶來穩定且可持續的長期回報,并通過股息收入提供流動性,為其他大量投資活動提供資金。
第二塊全球直接投資,主要是對企業的股權投資,這些投資活動與四大結構性趨勢相契合,即數字化進程、可持續的生活、未來新消費以及更長的壽命。這些趨勢互相關聯,覆蓋不同行業領域和國家地區,能穿越不同的經濟周期。
第三塊是合作投資項目、基金和資產管理平臺,包括我們投資的一些基金,除了財務回報的目標以外,淡馬錫特殊的一點就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尋找投資機會。
這三大板塊的劃分是戰略性的想法,他們的發展各有不同的使命,同時相互之間的協同效應也非常大。我們和投資伙伴一起構建生態圈,一起尋找和捕捉投資機會,同時也希望直接投資與合作平臺是相對獨立但又相互合作的模式。
《21世紀》:在直接投資業務方面,我們關注到淡馬錫近年來的早期投資步伐有所放緩,這是出于怎樣的考慮?目前淡馬錫的早期投資策略是怎樣的?
吳亦兵:我們還會繼續投初創公司,不會停止做早期投資。但是總體來說,早期投資也不能無限擴大,因為我們的管理半徑有限。從我們的全球投資組合來講,早期投資占比不超過6%。
一方面,我們投資早期公司不像典型的風險投資公司,它們會有一個非常大的早期投資組合并希望這個組合成長。我們希望持續投資于其中成功的公司的每一輪融資,比如我們參與了信達生物從C輪開始的每一輪都投資,陪伴其不斷發展變成一家大公司。
另一方面,早期投資和成長期投資的專業性不太一樣,我們會成立專門的團隊,進行專業分工。比如,我們的全資子公司淡明資本,在中國正在設立專注生命科學早期投資的人民幣基金。做直投的團隊、管理組合投資的團隊和搭建生態系統的團隊,這三者雖然有很多共通的技能,但是他們的專注和技能還是不一樣,應該讓專業的人做更專注的事情。
持續超配中國資產
《21世紀》:我們關注到,淡馬錫對中國的投資組合占比一直在動態調整。2025財年,淡馬錫在中國的投資組合敞口占比為18%,與上一個財年的19%相比呈現小幅下滑態勢。您如何看待這種下滑,淡馬錫目前對投資中國是怎樣的態度和策略?
吳亦兵:中國資本市場在今天非常富有吸引力,我們是很有信心的。即便是往年在大家最沒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對中國資本市場也還是保有信心。雖然這個數據略有下降,但是按照投資組合凈值計算,淡馬錫2025財年的在華資產凈值規模比上一財年增加了約40億新元。
并且,從MSCI全球指數來看,中國投資組合占到2%~3%。淡馬錫對中國的投資敞口是18%,甚至可以說是嚴重“偏離”了指數。因為淡馬錫不是一個資產配置者,而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投資。
在中國,創新是最大的投資主題,創新也是貫穿淡馬錫十余年的投資主線。近年來,我們看到許多中國的創新型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越來越強,這是我們作為自下而上的基本面投資者最為看重的事情。
從基本面層面來看,現在最突出的變化是,中國的結構性競爭優勢已經從制造優勢到了工程設備優勢、研發優勢,這是體系性的變化和提升。
在我們最早進入中國的時候,看到中國的優勢集中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過去五年,中國的工程能力優勢開始體現。設備制造業越來越發達,產線實現自動化和無人化;現階段,中國的研發優勢越來越明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創新藥的研發,許多跨國藥企來中國買早期的創新藥。因為中國創新藥的研發效率非常高,企業競爭力越來越強。
《21世紀》:今年6月,淡明(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基協完成備案,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對淡馬錫在中國的業務開展來說,這意味著什么?
吳亦兵:淡明資本成立于2021年,是淡馬錫旗下的獨立全資子公司。2023年,淡明資本第一期基金True Light Fund I募得33億美元,吸引到了包括主權財富基金、基金會、金融機構和家族辦公室在內的全球投資者。
這只基金做的事情是跟淡馬錫共同投資于中國相關的優質機會,取得的效果是不錯的。現在,淡明資本把幣種從美元擴展到人民幣,在中國拿到資管牌照,這讓我們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LP跟我們一起做項目。
但淡馬錫不是資產管理機構,我們是資產擁有者、是投資公司。所以我們成立淡明更重要的是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來把握更多、更大的機會。
中國商品的品牌溢價“破冰者”已經出現
《21世紀》:今年,泡泡瑪特旗下的LABUBU在全球范圍受到熱捧。泡泡瑪特、老鋪黃金、蜜雪冰城組成的“新消費三姐妹”,也在港股市場市值屢創新高。這反映出怎樣的消費投資趨勢,淡馬錫在新消費領域的投資思路是怎樣的?
吳亦兵:消費一直是我們投資的重點,我們在過去五到八年一直在著重看很多新消費品牌。我們看到現在很重要的趨勢是,中國整體品牌形象已經發生改變,不再是低質形象,中國商品開始進入品牌溢價的新時代。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將不是只賺取占比10%的制造成本部分的利潤,而是可以賺取占比90%的品牌和渠道溢價部分的利潤。
我們認為品牌有雙重價值,一是實用性,也就是性價比。二是情緒價值,情緒價值反映在兩個層面,最基本的層面是審美觀,“我這個東西看上去有品位”。在這之上的層面是,能夠帶來自豪感和情緒依托。
過去,中國品牌更加強調性價比。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比如,泡泡瑪特真正提供給消費者的是情緒價值。很多國際明星會自發地把LABUBU玩偶掛在包上,他們一方面是覺得LABUBU的審美達到了國際水平,另一方面,他們會覺得自豪,因為“我拿到了你沒拿到”。
泡泡瑪特真正走向國際市場才兩年,國外銷售已經超過了國內銷售。這意味著,曾經主打性價比的中國品牌,現在在審美和情緒價值、總體設計、品牌形象建立等方面,已經可以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我們相信,中國品牌中已經有了泡泡瑪特這樣的“破冰者”出現,后面一定還會有越來越多品牌跟上。就像自行車隊的第一個騎行者已經騎到這里,可以想象,后面會跟著一大群人。我們投資的影石創新,它的產品定義就是面向全球市場,吸引全球各地的運動達人。
《21世紀》:金融也一直是淡馬錫布局的重點投資領域,如今市場中對穩定幣的關注度在不斷升溫,您如何看待穩定幣在長期投資組合中的價值和地位,以及穩定幣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吳亦兵:我們認為穩定幣的發展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它的監管框架在逐步形成中。對任何一個金融產品來說,如果它要能夠有長期的生命力,一定要處理好跟監管的關系,獲得監管的認同。
現階段的穩定幣熱度是由于,美國的監管在一定程度上認同了穩定幣。我們認為,穩定幣長期真正的價值在于,其在提升支付效率、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普惠金融方面有一定的潛力。
所以,我們在持續關注穩定幣,更多的是關注它的使用場景、真實的應用,以及對于整個經濟體系帶來的附加價值。同時,要防止穩定幣成為洗錢工具。這意味著,穩定幣的真正長期發展,需要全球監管體系的協同。
我也注意到香港金管局近期也出臺了穩定幣的發行人政策,這說明香港也看到了穩定幣的發展趨勢,很多金融機構和企業也看到了。
因為從區塊鏈技術本身來說,它能夠解決目前金融體系所存在的某些痛點。尤其是穩定幣在跨境支付便利性的應用上,還是有潛力的。穩定幣需要解決的就是監管問題,金融必須要跟監管在一起,這是穩定幣下一步發展很關鍵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