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娜 報道
作為全國縣域經濟的“優等生”,昆山將招商引資經驗延伸至科創企業培育,成為一塊既有制造業厚度,也不斷孕育科技生長點的熱土。
今年5月底,我們在昆山南站附近的一座商務寫字樓里見到銳芯微創始人兼董事長羅文哲。
昆山南站是長三角高鐵交通的重要節點,連通北京、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主要城市;驅車一小時可抵達上海、蘇州、無錫等地,為企業鏈接全國市場與區域生態提供著天然便利。
羅文哲本科就讀于北京大學,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后赴海外從事科研工作,曾任國際知名實驗室資深研究員。今年是他在昆山創業的第十八個年頭。由他創辦的銳芯微,專注于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設計,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安防監控、車載攝像、醫療設備、機器視覺等領域。公司名稱寓意“銳”意進取,“芯”空無限,正如中國工程師們在技術長坡上持續攀登的寫照。
2007年,羅文哲博士與幾位朋友在上海張江開啟創業,致力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像傳感器芯片。半年后,在朋友引薦下,團隊與昆山市及開發區展開接洽。
這座縣級市的領導班子對芯片產業并不陌生,時任主管領導擁有無線電通信專業的學業背景,對銳芯微的團隊實力的技術路徑給予高度認可,昆山方面也促成了2800萬元來自政府投資基金的股權投資及配套落地服務。
2008年初,銳芯微落戶昆山留創園,正式開啟圖像傳感器的產品化之路。
“這里既有江南水鄉的風情,也有現代工業的風范。”羅文哲這樣評價昆山。在他眼中,這里不僅給予團隊潛心研發的空間,也因長三角完善的集成電路產業鏈配套,為企業持續成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工程師創業背后:一場關于圖像與光的堅持
羅文哲是一位典型的“工程師創業者”。他帶領團隊提出了名為MCCD的全新圖像傳感器架構,融合CMOS與CCD各自優勢,在提升圖像像素的感光靈敏度與畫質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
一方面,MCCD具有比CCD更高的可見光靈敏度及超高的近紅外靈敏度、更大的動態范圍。另一方面,MCCD又利用CMOS工藝集成度高的特點,將圖像信號采集量化電路集成到芯片中,能夠有效提高圖像質量。
憑借 MCCD 技術,銳芯微實現了安防監控技術的重大突破,并榮獲2018年中國專利獎。隨后,公司進一步推出ECCD技術,即將CCD像素與CMOS處理電路集成于同一塊芯片內。公司成為全球少數幾家掌握該技術的企業之一。
“我們的產品具有設計緊湊、芯片面積小、高靈敏度、高幀速、大動態范圍、低功耗、低成本的特點,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適用于消費電子、安防、醫療影像、機器視覺、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羅文哲曾在一場媒體訪談中介紹。
如今,銳芯微的多個產品系列躋身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日美等國在高端成像芯片領域的技術壟斷。其中,其固體微光成像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位居第一。
更重要的是,公司始終將“安身立命”放在技術而非資本之上。每年將超過20%的營收投入研發,這是他們選擇的長期主義節奏。
在羅文哲看來,保持技術先進性的最重要方式是持續、扎實地投入研發。研發的商業回報看似緩慢,實際則是向下“扎根”的過程。
“‘根’壯才能‘葉’茂。技術長期保持國際先進水平,才能持續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在羅文哲看來,技術創新不是為了炒概念博眼球,而是為了用真正有突破性的產品贏得市場,并為長期支持公司的投資者們提供更高回報。
從空間遷移到成長加速:一家芯片設計企業的昆山落點
從張江到昆山,銳芯微的落地不僅是總部坐標的變化,更是穩健增長的開啟。
讓羅文哲記憶深刻的,不僅有來自昆山的資金和辦公場地等支持,更有這座城市在提升“科技濃度”的過程中,展現出的對技術企業發展規律的理解與支持。
具體來說,昆山相關部門在銳芯微落地之初即為公司配備了3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連續三年免租,并提供多套宿舍以解決了團隊住宿問題。這些安排切中初創期企業的實際需求,幫助團隊在“技術想法”向“產品驗證”過渡的關鍵階段專注技術、不受干擾。
同期,昆山啟動了面向科創企業的政府引導基金,銳芯微成為受益企業之一。隨著首輪外部融資的完成,公司的技術研發和團隊建設都開始加速。如今,銳芯微團隊規模已擴展至數百人,在上海、深圳、北京、天津等地設有分支機構。
“長三角的集成電路生態很成熟。盡管昆山沒有集成電路‘大廠’,但這里的區位優勢讓我們不必孤軍奮戰。”羅文哲告訴記者,公司客戶遍布全國,但昆山始終是其技術與管理的核心“根據地”。從晶圓流片到封裝測試、缺陷檢測,再到算法集成,企業依托長三角高密度資源實現高效協同。
當然,企業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在申請某實驗室環保資質過程中,由于審批要求的問題,銳芯微的個別產品測試進度明顯放緩,最終在開發區相關部門的協調下得以解決。
“我們一直相信,當昆山拿出當年服務全球大企業的熱情來服務今天的中小科技企業,這里終將崛起成為新時代的科技創新高地。”羅文哲表示,科學理性的機制設計和人性化的治理方式決定著科技創新型企業能否在一座城市長期扎根。
他以前述來自昆山開發區的支持表示,公司之所以能在昆山持續成長,正是得益于當地在制度設計與執行過程中的務實精神與靈活機制。“很多時候,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保持機制的靈活性、避免一刀切,企業自然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專注成長、全力向前。”
一座沒有大型晶圓廠的城市,如何孕育芯片設計的“硬核力量”
在很多人眼中,芯片意味著高資本、高能耗的大型制造工廠。但銳芯微的實踐證明,即便沒有大型晶圓廠,一座城市也完全可以孕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芯片設計企業。
過去,昆山制造的筆記本和嬰兒車走向世界;如今,來自昆山的高端芯片,正逐步進入醫療影像、工業設備、車載視覺等更具技術含量的全球應用場景。
這不僅得益于銳芯微自身在MCCD、ECCD等關鍵技術上的突破,也體現出長三角區域產業協同的彈性:地方政府未必需要構建全鏈條,只要機制得當、服務有力,創新企業就能在區域內實現高效協同。
銳芯微的投資方毅達資本已經在昆山投資普諾威、聯仕化學、智程半導體等集成電路企業。在毅達資本看來,銳芯微掌握超大像素和超高分辨率的CIS圖像技術,推動了我國遙感測繪衛星的發展,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為我國衛星測繪行業做出巨大貢獻。
圖像傳感器作為感知層的重要入口,正伴隨自動駕駛、精準醫療、智慧工業的演進,成為推動下一輪科技革新的底層力量。在CCD與CMOS融合探索中,銳芯微持續推出高可靠的圖像感知方案,服務全國客戶,也逐步贏得全球市場認可。
對羅文哲而言,創業不是追風口,也不是堆疊故事,而是時間中對技術坐標的持續打磨。他始終相信,真正的技術壁壘來自日積月累的積淀與專注。
昆山,這座并不以晶圓廠見長的城市,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回應一個新的命題:芯片設計企業的成長,并不依賴產業鏈的“全景復制”,而是更愿扎根于尊重技術、支持長期主義的土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