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郭聰聰 北京報道
2025年開年以來,信用卡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市場異常活躍。
銀登中心官網顯示,自1月起,華夏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密集發布公告,掛牌的信用卡透支不良資產包規模總計超 255 億元。銀登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信用卡透支類資產規模達467.1億元。
多名受訪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出包,一方面是銀行在通過“甩包”減負,出表不良資產,釋放資本占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催收遇難,銀行機構越來越傾向通過借助專業資產管理機構,通過折價讓利的方式,批量轉讓方式出清不良。
開年超 255 億信用卡不良資產密集掛牌
自 2025 年起,信用卡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市場便持續升溫。
1 月份,浦發銀行率先發布 1 - 5 期信用卡不良貸款轉讓招商公告,這些不良包合計金額約 66.3 億元,轉讓折扣在 0.5 折左右,與銀登中心2024年四季度 5.1% 的平均折扣率基本持平。
進入2月,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平安銀行、民生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密集發布信用卡透支項目轉讓公告及招商公告,合計金額超188億元,其中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就發布了2025年第1-5期信用卡透支個貸不良貸款轉讓公告。
在這些掛牌的信用卡不良資產包公告中,銀行不僅對債權情況、債務人戶數等基本信息進行了介紹,還對包內借款人進行了畫像描摹。
如在交通銀行公告第一期信用卡透支不良資產中,對借款人所在區域、戶均本金、文化程度、年齡結構、平均逾期天數等情況作出了詳細的介紹,點明資產包內戶均本金1.4萬元,清收難度小;高中以上學歷占比84.70%,文化程度較高,借款人平均年齡為40歲,年齡結構優。
此外,也有銀行在公告突出了清收空間與催收難度,如民生銀行就將“包內債權大多數資產為未訴訟資產,后續通過清收空間比較大”、“整體逾期期數短,以逾期兩年內的資產為主”作為項目亮點寫入了公告當中。
資深個貸不良資產業務人士張非凡對此分析稱,“多家銀行在公告中強調了資產包‘清收空間大、催收難度小’的特點,展現了其積極出包的態度。”
為何大規模出包?
回顧 2024 年,信用卡透支類全年資產規模達 467.1 億元,而 2025 年開年信用卡不良資產轉讓規模就超過255 億元。
多名受訪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番銀行大規模出包信用卡不良資產,一方面是銀行在通過“甩包”減負,出表不良資產,釋放資本占用;另一方面是因為催收難題日益凸顯,使得銀行更傾向于借助專業資產管理機構,通過折價讓利的批量轉讓方式來出清不良。
內部不良承壓是銀行機構積極出包化險的重要因素。依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24 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 2024 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 1239.64 億元,同比增長 26.31%,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 1.43%,較上年末增加 0.3 個百分點。這一指標自 2024 年第一季度突破千億元后,連續四個季度處于高位,并創下年度新高,與 2023 年末的 981.35 億元相比,多出258.29 億元。
一名從事不良轉讓業務的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信用卡透支不良具有戶均欠款低、戶數多的特點,以往銀行機構借助委外催收與自行催收的方式,帶來了諸多投訴與合規問題。”
在委外催收方面,多家銀行機構因管理不到位收到監管罰單。同時因催收引發的過高的投訴率,也令銀行機構苦不堪言。由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近期發布的《2024年中國金融消費者投訴指數年度報告》顯示,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銀行及信用卡的投訴主要集中于信用卡業務上,其中由不當催收引起的投訴約占20.5%。
張非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由于自行催收面臨任務繁重、投訴頻繁的問題,委外催收合規堪憂,同時銀行自主催收的回款效率較低,越來越多的機構更加傾向通過批轉市場出讓不良。”
地方 AMC 成為接收主力軍
從銀登中信2024年不良貸款轉讓業務來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AMC)以1639.5億元的受讓規模,占據全年受讓總規模的72.6%份額,這顯示地方AMC已成為不良貸款處置的主要受讓方。
以平安銀行 2024 年出包的 156 期不良貸款(含個人消費貸與經營貸)為例,遼寧富安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天津濱海正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昆朋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頻繁現身出包方名單。銀登中心四季度數據也顯示,這些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位列批量個人業務前十大活躍受讓方機構。
為何地方AMC成為了接收信用卡不良資產的主力軍?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商法研究中心研究員鄒學庚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AMC在處置不良資產方面展現出諸多優勢:
其一,屬地化運作優勢突出。依托對本地市場的深刻理解,地方AMC在承接銀行剝離的屬地不良資產時更加高效。尤其在個貸、信用卡等未訴不良資產的催收過程中,地方AMC憑借對當地法院、司法程序及債務人情況的熟悉,能夠加快催收進程,提高資產回收效率。
其二,全鏈條整合能力顯著。銀行向AMC轉讓不良資產只是產業鏈的起點,后續處置涉及委托催收、合作清收、訴訟執行等多環節。地方AMC在整合法律、市場及資本等各類資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能夠有效提升資產處置的效率和效果。
其三,處置工具箱持續創新。針對不同類型的不良資產,地方AMC可通過強制執行公證、擔保債權特別程序、司法確認調解協議、支付令等法律手段,提高處置效率。同時,還可通過追究股東出資責任、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清理關聯企業債務、追究失職董監高責任、代位追償債務人對第三人的債權等措施,擴大追償范圍,提高債權回收率。
可以說,地方AMC在處置不良資產過程中,不僅僅為不良資產市場供給了必要的資金,更重要的是組織和形成了扎根本地的最一線、最前端的專業化處置工作力量,現已成為處置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力量之一。